2022-01-13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高校院所、大企业、医院、技术转移机构、投资机构、中关村各分园等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旨在推动科技成果找到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供需对接,促进投融资、产业链、创业服务、空间载体、落地政策等资源要素融合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项目落地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搭建创新医疗器械项目与专业投资机构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与资本、产业的对接,帮助企业获得高质量融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单位北京首医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康维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与和空间创新发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创新医疗器械项目路演”。具体通知如下:
活动详情
01.活动时间
2021年12月17日(周五)14:00-17:00
02.活动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35号中都科技大厦
03.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北京首医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爱康维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和空间创新发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首科医谷
北京昌科华光科技有限公司
格纳德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04.活动参与方式
报名方式:您可以通过扫描【报名方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报名页面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活动报名。
由于疫情原因和场地所限,本次活动现场参会人员限50人,报名请详细填写感兴趣的项目和对接需求,主办方会参考上述信息在会前通知会议地点。
05.活动议程
(一)开场致辞(10分钟)
1.主持人开场
2.支持单位领导致辞
3.主办单位领导致辞
(二)项目路演
(三)现场对接交流
(四)主持人会议总结
(五)会议结束
06.项目简介
1.RegeSi®再生硅再生医学材料平台
2.手术器械智能管理系统
3.医疗影像数据云平台
4.DA 柔性动力康复系统
5.基因序列和基因片段分析设备的国产替代方案
6. 2019-nCoV 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层析法)
7.人工智能辅助内镜检查质控系统(Endo-QC AI)
路演项目
项目名称:RegeSi®再生硅再生医学材料平台
项目单位: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该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再生医学空白。研发并量产新型再生医学新材料—再生硅RegeSi,解决了促进细胞有序生长、组织原位再生,长出和原来一样的组织和细胞的医学难题,可在创伤修复、牙齿修复、口腔护理、高端日化材料等多个医学领域和日化领域广泛应用。公司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 6个医疗器械产品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个医疗器械产品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申请发明专利62项(授权发明18项),国际专利美欧日韩均已授权。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社和天津市政府产业引导投资基金战略投资。RegeSi®再生硅在中关村平谷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到20吨,正在扩大500吨/年产能。
团队简介:创始人胡方为正高级工程师,在医药行业深耕20年,海英人才、北京市知识产权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获得中国第十一届发明创业人物奖;公司设有再生医学领域首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拥有院士及医院教授、专家及科研骨干等外部科研合作人员22名,拥有全职博士、研究生13人的研发团队,打造了以研发、中试、生产、应用、市场推广销售为一体的团队,共同致力于再生医学材料技术在医疗器械和高端日化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推广应用的再生医学材料产业集群。
融资需求:预计融资需求5000万元~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再生硅材料产能提升(1000吨)及医疗器械生产线建设、医疗器械注册及临床试验等。
项目名称:手术器械智能管理系统
项目单位:北京中芯医源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种利用射频芯片技术管理单件手术器械的管理系统,可以理解为手术器械的“健康宝系统”。经北京协和医院3年多严格测试,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预期,并在2021年6月中旬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能大幅提升手术安全,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护安全。同时能大幅提升手术器械资产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此技术创新地将手术器械传统的“批量级、粗放型”管理升级到“单件级、精细化”管理,帮助医疗机构解决许多痛点。
项目亮点:该项目目前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有望帮助中国手术器械管理规范相关标准提升到世界领先的最高水平。同时,在技术上,该项目涉及医疗感控、医疗器械、芯片、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AI等相关领域,目前已申报相关专利30多项,属于完全自主创新。
团队简介:CEO陈塞涌,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20多年外企管理高层,管理及技术背景,熟悉医疗行业;CMO刘芳,天津中医学院毕业,骨科医师,20多年外企营销高管,曾在3M,强生等多家世界顶级医疗企业任职营销高管;CTO陈健,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精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20多年外企背景,技术高管;
融资需求:Pre-A 轮,2000-400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1.0信息化改造系统”的标准化和量产,“2.0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样机开发和测试,市场和营销费用以及团队建设。
项目名称:医疗影像数据云平台
项目单位:北京云医康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该平台利用高质量影像技术、高比例无损压缩技术,为医院、患者提供医学影像云端存储,同时兼顾上下游,做医疗影像数据采集、挖掘、流通、应用。已经形成了云影像、云智库、医融付三个产品体系。可替代实体胶片。是政策驱动的数字化替代技术。其核心算法(无损压缩、脱敏、加密、传输、存储、还原、调阅、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参与了行业标准输出与应用。
团队简介:创始团队均有超过20年医疗行业背景,且管理市场、运营、研发经验丰富。
融资需求:本轮计划融资2000万。其中:20%用于云影像软硬件迭代、20%用于数据挖掘与应用、30%用于市场拓展、20%用于人员招聘、1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项目名称:DA 柔性动力康复系统
项目单位:北京恒通信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DA主要针对因局部脑缺血、脑出血、脑卒中后导致的偏瘫、脊髓损伤、骨科术后多发性硬化引起的肢体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我们与日本人工骨骼研究泰斗,神奈川大学工科研究所所长山本圭治郎教授合作,把其历经十多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柔性动力康复技术引入中国并进行二次开发, 世界首创的柔性动力康复系统,拥有独一无二的原创产品设计方案,领先全球的应用技术方案. 由36项包括PCT发明专利、国内发明专利形成的强大的技术壁垒, 覆盖了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且拥有全球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并已完成产业化落地,拥有两代成熟产品并已形成年产数万台的产能,同时还得到国内主委级专家临床认可. 在国内打造一套以自己产品为载体,以临床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的卒中康复疗法——“DA疗法”,并成为临床指南。
团队简介:
杨克强(董事长)主要从事研发、销售、市场策划,产品设计,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经验;
山本圭治郎(技术概念创始人)工学博士学位,气动运动装置领域潜心研究三十多年,日本气动外骨骼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 Power Assist 全身气动外骨骼系统;
卢登文(医学和市场总监)北京朝阳医院外科医生。后赴法国西班牙,从事医疗产品生产销售,负责DA产品的临床学术指导及医学市场开拓;
张经功 (项目总工程师) 拥有德国机械制造硕士学位,台湾长荣集团旗下中山荣南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DA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总负责人。
融资需求:金额:3000万元,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场地设备、推广营销、研发投入、流动资金等。
项目名称:基因序列和基因片段分析设备的国产替代方案
项目简介:一代测序技术作为基因分析领域的金标准,因其快速、准确、经济的优势,近30年来在医学临床诊断、生物制药研发和质控、农业分子育种、法医、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领域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该领域的核心分析设备及配套试剂耗材,也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无论从国家遗传资源的安全层面还是相关领域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考虑,都处于一种高度风险状态。如何实现风险可控,并能够压缩成本,让相关领域得以更加健康和平稳的发展,那么该领域分析设备的国产替代方案,成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基于现有进口一代测序仪的原理和构造,我们可实现相关核心组件(激光、胶泵、毛细管等)的国产化生产,并优化了检测流程,可降低现有检测工艺的污染风险。同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了数款可应用于临床诊断、法医、生物制药、农业畜牧等领域的检测试剂,其中临床诊断领域的相关试剂拟进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申报。未来基于该平台可开发更多项目的多基因联检方案,实现一次实验,检测多个项目的目的,该方案同时符合当前国家的能源政策要求,为相关领域的基因分析实现减碳增效的意外收获。
团队简介:项目发起人孙山林为北京阅微基因早期创始人之一,浸润于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15年。涉及临床诊断、法医、生物制药质控、农业畜牧分子育种等领域的相关项目开发和服务。运营总监:张先生,负责质量注册及生产,国内某CMO平台创始人。试剂研发总监:杨女士,10年一代测序相关试剂开发经验。仪器设备维修保障总监:维修安装相关测序设备100+台,有10年一代测序设备的培训、维修、安装调试经验。
融资需求:2000万。国产基因分析仪的一类及二类医疗器械的注册,相关核心组件的量产。
项目名称: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层析法)
项目简介: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和病毒的变化以及第三针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人们的出行限制会进一步放开,对于与其他人员接触较为密切的重点人群(公职人员、警察、医疗机构从业人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除了日常的核酸检测外还应检测其中和抗体水平,以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链。
注射新冠疫苗之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和抗体水平会下降,因此对于重点人群持续监测其中和抗体水平具有必要性。
本产品用于体外定性/半定量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抗2019-nCoV RBD的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b)含量,以评价被检测者对2019-nCoV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免疫。本产品采用了免疫荧光层析法技术,为快速、准确且低成本检测中和抗体水平提供了新的手段。
团队简介:研发团队:上市公司成熟的研发队伍,成员平均年龄40岁,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内从业15年以上,具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专家团队:山西省某医学院专家团队合作进行产品规模测试与验证。合作团队:与权威机构中国疾控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与Biodot共同合作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医疗器械达成产品委托生产意向。
融资需求:拟融资1200万元,主要用于产品的生产和注册报批。
项目名称:人工智能辅助内镜检查质控系统(Endo-QC AI)
项目单位:NEC中国研究院
项目简介:NEC中国研究院基于NEC的全球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和中国的临床数据,研发推出的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解决方案。根据内镜医生的临床需求,开发了简单易用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内镜医师的诊查操作过程提供在线质量控制服务。通过自研的图像识别技术,对内镜检查规范中的必查点位进行精准识别,对操作规范性(点位顺序、平稳度、进退镜时间等)进行实时反馈,通过微信小程序查阅质量分析报告。该系统的应用规范操作流程,快速提升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大幅降低早癌筛查的漏检率。
团队简介:主要负责人张霓,NEC中国研究院 研究部长,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及伦敦学院大学(UCL),获得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日本富士通研究所、NEC中国研究院等知名研究机构有10余年的AI技术研究及研发管理的经验,专注于AI辅助医疗诊断、生理信号处理、可穿戴医疗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与欧盟以及国内医疗机构有丰富的项目合作经验。
融资需求:融资1000-2000万元;快速将解决方案导入更多代表性医院;进一步开展临床数据采集和优化;医疗器械资质注册。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北京首医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爱康维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空间创新发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首科医谷、北京昌科华光科技有限公司、格纳德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